分卷阅读63

的时候,坐在下面为他呼号打气。看到什么好的东西都 想起他,买衣服给他,叫外卖给他,帮他把家里的冰箱填 满……
  我只想,他可以给我一个机会,让我说,对不起。
  或许,做完这一切之后,我就可以安全地,没有任何歉疚
  地离开。
  他却并不再给我这个机会了。我们清楚地疏远了。而这个 店重新装修,连以前破破烂烂的两个洗手间的位子--女生排 着等位子,用各国语言在外面催促叫骂--如今也变得时髦漂 亮,用红木和大理石装修。以前从头顶垂下来的那根冲水时候 拉的绳子,如今也被自动感应冲水器替换。
  以前那个破旧的楼上小酒吧,已经成功扩张,几乎把整栋 楼拿了下来。以前我们喜欢的楼上,现在变得冷清,倒是楼下 新装修的区域,生意好极了。楼下的音乐风格与之前的也不相 同,这变成了一个典型的狂欢Clubbing的地方。我之前习惯喜 欢的那个可以谈话可以跳一曲慢舞的地方,或许经营者认为不 是最好的商业模式。
  以前属于小圈子的朋友带朋友来的地方,现在开始变得有名。来了很多陌生的面孔。
  周末的晚上,常常连过道都人挤人水泄不通,似乎每个人都狂热而焦躁地寻找着什么,沿着过道走过去,常常会有不认识的男子用手碰你的肩膀。
  所有的东西都一去不复返。
  但是好的是,他们的生意越来越好,在城里越来越有名。
  去派对认识的一些新的女孩子们,说起最近去过什么地方,
  很多人总会兴致勃勃地提起这个地方。
  有时候,我们也会提起菲利。
  "其实他从来没有给我打过折,但是我们也就是愿意去他那里。"刚认识的三十多岁的丝丝说,"你也认识他吗?"她问我。


第五章 第91节: 这些瞬间(14)
  "见过几次吧。"我安静地回答。
  离开书报亭回家的路上,电话响起,并不认识的号码。一个让我意外的声音响了起来。凯文突然打电话给我,说他在北京有个项目,会呆两天,路过看我。
  和他在一起工作的那几个月是我职业生涯最压力重重的一段日子。就是在那段日子我开始习惯借助酒精睡眠。很快他也离开了那家公司,现在在另外一家公关公司。这次来北京做一个奢侈品的晚宴,于是我们约好晚上一起喝杯东西。
  所有的人似乎都来北京做生意了。像凯文这样,屡战屡败,屡败屡战。之前在巴黎的同学也不停地打回来电话,询问国内的就业机会和各种情况。
  "我也在想要不要回中国?"有一天巴黎时候最好的女朋友露露打给我。
  "巴黎天气怎么样?"想到她站在那个法式小楼下面打电话的样子,我的心就恍惚起来。
  "夏天了,不过一点也不热,很奇怪。"她的口气淡淡的,仿佛并不觉得稀罕难得。
  我叹口气开始帮她分析情况。
  "做工哪,就在巴黎做好了。每年工作十点上班五点下班,现在越多越多的地方四点半下班。每天工作6个小时。多过一分钟都会给你加班费。周末老板一定不会打电话找你。基本不会被解雇,如果被解雇,公司仍旧要两年继续付给你薪水。
  虽然只是80%,生活也没有问题。过了这两年,你可以领失业 救济金。我记得大概是五百到一千欧元之间,怎么样也不会饿 死的。所以很多法国人,不工作,每月等着领钱。剩下的时 间,用来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,看电影谈恋爱逛博物馆。"
  "在北京,无数人涌到大城市来找生活。人人都是本科 生,硕士博士也平常极了,海龟也越来越多,像你这样没有多 少工作经验的小海龟,一不留心就会变成海带。但是你应该不 会了,你年轻美貌,法文也不错,怎么样也可以去做个总裁助 理或者公关经理。"
  "每天工作八九个小时非常正常。下班周末或许也要见客 户或者写文件。一定是辛苦的。这一分钟请你,下一分钟做错 了被解雇,分分钟可能。"
  "说解雇你就解雇你,没有什么保障吗?"她不安地问。
  "指望和巴黎一样解雇之后,还付你两年薪水?做梦吧。"我回答她。
  "自己回来找工作,你就不要回来了。好好地在那里赚欧元吧。除非你真的热爱祖国非要回来,也刚好有外面的公司给欧洲薪水派你回来。又除非,你的专业爱好,必须回到国内,比如研究中国甲骨文,或者黄梅戏京剧。"
  "如果没有家庭背景,家族事业,以及被外派的机会,回来打工,真的不如在巴黎轻松自在。尤其是女孩子,中国人追求,外国人也追求,干吗要回来。别乱听什么在外国进不去主流社会上流社会,你在巴黎努力工作懂礼貌讲究外貌风度要进去也能进去,你回来北京,双脚落地就代表你进入上流社会主流社会了吗?"
  "不过,这里的吃的玩的,倒是比巴黎方便一些。24小时的餐厅商场电影院,服务也越来越好,也是自己地盘,方便快捷变成第一大优点。你记得我们在巴黎,每天最多做两件事情。在这里,每天倒是做很多事情。看你要什么了。"我给了 洋洋洒洒长篇的一个分析。
  她当时并没有多讲话。大概过了一个月,我收到她的一个中文短信:"苏珊,这
o
地址发布邮箱:[email protected]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!
【感谢您多年来的支持】
【一起走过的春夏秋冬】
【一路陪伴…感谢有你】